分类信息网
南通
切换分站
商家入驻 发布南通信息
当前位置:南通分类信息网 > 南通教育培训 > 南通资格考证培训

    海门暑期教师资格培训 | 教师证科目二易混知识点,快来查缺补

    分享  | 23-06-12发布 浏览次浏览 信息编号:37456
  • 置顶
  • 收藏  |
  • 删除  |
  • 修改  |
  • 举报  |
海门暑期教师资格培训 | 教师证科目二易混知识点,快来查缺补
  • 学费:面议
  • 地址:海门 180.120.242.* 江苏省南通市电信
    • Q Q:703912509QQ在线交谈
    • 邮箱:703912509@qq.com
    • 联系人:张老师
    • 电话: 点击查看完整号码
      • 分类信息网提醒您:(1) 让你提前汇款,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,均有骗子嫌疑,不要轻易相信,谨防上当受骗。
        (2) 分类信息网(本站)不承担任何交易损失,夸大的宣传和承诺不要轻信,请谨慎判断相关信息的真实性,接受服务前请仔细核验对方经营资质。
  • 信息详情
1. 教育的特点—民主化 VS 全民化
民主化:一方面让所有人受到同样的教育,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。
全民化:面向所有人。
2. 课程类型—地方课程 VS 校本课程
地方课程: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主管部门是编制的主体。
校本课程:学校是编制的主体。
3. 教学 VS 教育
部分与整体的关系:教育包括教学,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
4. 教学 VS 智育
联系: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,但智育不等于教学,德育、体育、美育等也通过教学来进行。
区别:智育的实现途径除了教学,还有课外活动、竞赛活动等其他途径。
5.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—信度 VS 效度
信度: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效度:测量的正确性(有效性)。
6. 教育的定义
广义:社会教育、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
狭义:学校教育
7. 教育的社会属性—历史性 VS 历史继承性
历史性:每个历史时期的教育各有各的特点。
历史继承性:每个时代的教育都与以往的教育有着传承接续的关系。
8. 原始社会 VS 古代社会教育特点
原始社会:无阶级性;与生产劳动相结合;
古代社会:有阶级性;与生产劳动相分离;
9. 教育的功能—负向功能 VS 隐性功能
负向功能: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,消极影响。
隐性功能:非预期的有较大的隐藏性的功能,有可能是正向的,也有可能是负向的。
10.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—顺序性 VS 阶段性
顺序性:个体由低级到高级、简单到复杂、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。
阶段性: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和矛盾。
11.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—不平衡性 VS 个别差异性
不平衡性:同一个人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之间的比较。
个别差异性:不同人之间的比较。
12. 全面发展教育—德育 VS 智育
德育:传授思想准则、行为规范,培养思想品德。教育中的灵魂和核心。
智育: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,发展智力。在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。
13.  教育制度—广义 VS 狭义
广义:国民教育制度。
狭义:学校教育制度。
14. 学制—双轨制 VS 分支制
双轨制:资产阶级子女—小学、中学、大学;劳动人民子女—小学、中等职业学校。
分支制:小学-初中-职业教育/普通教育
15. 壬寅学制 VS 癸卯学制 VS 壬子癸丑学制 VS 壬戌学制
壬寅学制:1902 年、首次颁布、未实施。
癸卯学制:1904、第一个实施的近代学制。
壬子癸丑学制:1912-1913 年、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、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。
壬戌学制:1922 年、“六三三学制”
16. 教育研究方法—观察法 VS 实验法
观察法:有目的、有计划地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观察、记录和分析的方法。
实验法:按照研究目的-控制或创设条件-人为影响研究对象-验证研究假设。
17. 课程目标含义
广义:各级各类学校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。
狭义:特指某一门学科。
18. 目标评价 VS CIPP 评价
目标评价:确定教育目标、选择教育经验、组织教育经验、评价教育计划。
CIPP 评价:背景评价、输入评价、过程评价、成果评价。
19. 教学认识过程的教育性 VS 教学认识过程的引导性
教育性: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。
引导性:学生主体、教材与课程是客体、教师主导。
20. 教学规律—发展性规律 VS 教育性规律
发展性规律: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。
教育性规律: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
21. 教学原则—直观性原则 VS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
直观性原则: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。
理论联系实际原则: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,学以致用。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
22. 教学原则—因材施教原则 VS 循序渐进原则
因材施教原则:照顾学生个别差异(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)。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
循序渐进原则:持续、连贯、系统(符合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)。“不陵节而施”
23. 教学原则—启发性原则 VS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。
启发性原则: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、积极性。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”
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:结合知识、技能传授内在德育因素。
24. 教学方法—非指导教学法 VS 发现法
非指导教学法:以学生为中心,重视态度—罗杰斯。
发现法:以学生独立探索和研究为主—布鲁纳。
25. 谈话法 VS 讨论法
谈话法:教师问,学生答。(一问一答)
讨论法: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(争论、磋商)
26. 欣赏教学法 VS 情景教学法
欣赏教学法:体验客观事物真善美。听音乐、欣赏画作等。
情景教学法: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场景。英语课堂角色对话等。
27. 教学组织形式—个别教学 VS 个别指导
个别教学: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发展个性教学。一对一。
个别指导: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个别答疑等方式进行的个别辅导。
28. 道尔顿制 VS 特朗普制
道尔顿制:帕克赫斯特 1920 年提出。由教师确定学什么(指定书目),学生进行自学和独立作业。
特朗普制:大班上课、小班研究、个别教学结合。
29. 诊断性评价 VS 形成性评价 VS 总结性评价
诊断性评价:教学前进行,比如摸底测验。
形成性评价:教学中进行,比如期中考试(总结上段,开启下段)。
总结性评价:一段教学结束时进行,比如期末考试。
30. 相对性评价 VS 绝对性评价
相对性评价:是一种内部评价,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,以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去看待某个个体的学习水平,甄选性强,可以作为选拔人才、分类排队的依据,比如教师招聘的分数排名。
绝对性评价:是一种外部评价,是找一个客观的、固定的标准来作为比照依据,从而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合格评定,注重的是目标达成与否,不考虑个体的相对位置,只考虑你是否达成了目标,适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等方面的选拔,比如常常说的成语:成王败寇,鱼跃龙门。
31. 无意注意 VS 有意注意 VS 有意后注意
无意注意:无预定目的、不需要意志努力。
有意注意:有预定目的、需要意志努力。
有意后注意:有预定目的、不需要意志努力。
32. 注意的范围 VS 注意的稳定性
注意的范围:客体数目的多少,广度。
注意的稳定性:注意集中的持续时间,持久性。
33. 注意的转移 VS 注意的分配
注意的转移: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。
注意的分配:同一时间内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上。
34. 绝对感受性 VS 绝对感觉阈限
绝对感受性: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。
绝对感受阈限:那种能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。
35. 差别感受性 VS 差别感觉阈限
差别感受性:感觉最小差别量的能力。
差别感觉阈限: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。
36. 正后像 VS 负后像
正后像:与刺激物性质相同。
负后像:与刺激物性质相反。
37. 同时对比 VS 继时对比
同时对比:几个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受器。
继时对比: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。
38. 知觉整体性 VS 知觉理解性
整体性:窥一斑而知全豹,优先知觉整体。
理解性: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,例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
39. 瞬时记忆 VS 短时记忆 VS 长时记忆
瞬时记忆:最长不超过 5 秒
短时记忆:一般 5 秒~2 分钟。
长时记忆: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,甚至终身。
40. 陈述性记忆 VS 程序性记忆
陈述性记忆:事实和事件,例如人名、概念。
程序性记忆:如何做事情的记忆,例如对如何游泳的记忆。
41. 形象记忆 VS 情绪记忆
形象记忆:声音、气味、软硬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。
情绪记忆: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。
42. 前摄抑制 VS 倒摄抑制
前摄抑制:先学的知识对后学的知识产生干扰。
后摄抑制:后学的知识对先学的知识产生干扰。
43. 回忆 VS 再认
回忆:不在眼前的、过去经历过的事物、在脑中重新呈现。
再认:过去经历过的事物、再度出现、能识别出是以前经历过的。
44. 直观动作思维 VS 直觉思维
直观动作思维:边做边想时发生的,例如幼儿一遍数手指一遍做加减法。
直觉思维:突发奇想、第六感。
45. 创造想象 VS 幻想
创造想象:独立创造新形象。科学家。
幻想: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,不立即体现在实际生活中。
46. 思维定式 VS 功能固着
思维定式: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。
功能固着:是特殊的思维定式,解决问题时看不到其他可能,只有消极作用。
47.无条件反射 VS 条件反射
无条件反射:人和动物先天就有的,不学就会的反射
条件反射:人和动物后天学习才会的反射
48.第一信号系统 VS 第二信号系统
第一信号系统:引起条件反射的物理性刺激(光、声音等)
第二信号系统:引起条件发射的以语言为中介的刺激(一个人的名字)
49.刺激分化 VS 刺激泛化
刺激分化:人和动物学会条件反射后,能够区分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,不作反应
刺激泛化:人和动物学会条件反射后,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相同反应
50.正强化 VS 负惩罚
正强化:给予一个愉快刺激,有机体增加行为频率
负惩罚:撤销一个愉快刺激,有机体减少行为频率
51.正惩罚 VS 负强化
正惩罚:给予一个厌恶刺激,有机体减少行为频率
负强化:撤销一个厌恶刺激,有机体增加行为频率
52.直接强化 VS 替代强化 VS 自我强化
直接强化:有机体做出行为后收到强化
替代强化:有机体看到榜样做出行为后榜样受到强化,有机体得到强化
自我强化:有机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进行惩罚或强化
53.陈述性知识 VS 程序性知识
陈述性知识:解决是什么的问题
程序性知识: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
54.产生式 VS 产生式系统
产生式:条件与动作的联结,如果……那么……
产生式系统:众多个产生式联系在一起,表征复杂技能的完成过程
55.符号学习 VS 概念学习 VS 命题学习
符号学习: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
概念学习: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
命题学习: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
56.上位学习 VS 下位学习
上位学习:先学习了小范围如苹果,再学习更高水平如水果
下位学习:先学习较高水平如水果,再学习较低水平如苹果
57.操作技能 VS 心智技能
操作技能:动作技能,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、自动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动方式,外显的、客观的、必须展开的。
心智技能:借助内部力量调节、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,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,观念的、可以简略步骤的、潜在的。
58.计划策略 VS 时间管理策略
计划策略:计划时间分配、学习内容、学习方式、学习效果的策略
时间管理策略:利用最佳学习时间,灵活利用碎片时间
59.复述策略 VS 精细加工策略
复述策略:利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不断重复所学内容
精细加工策略:常见如记忆术、做笔记、提问、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
60.正迁移 VS 负迁移
正迁移: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利
负迁移: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害
61.水平迁移 VS 垂直迁移
水平迁移:同一水平学习的相互影响,比如学习苹果对学习梨的影响
垂直迁移:不同水平的学习的影响,如学习苹果对学习水果的影响
62.顺向迁移 VS 逆向迁移
顺向迁移:之前的学习对之后的学习的影响,如早上学习的对当天晚上有影响
逆向迁移:现在的学习对之前的有影响,如我现在的学习对今早晨的学习有影响
63.一般迁移 VS 具体迁移
一般迁移:一般原理对具体内容学习,如阅读能力影响数学应用题目
具体迁移:具体经验到另一种学习,如学习日、月对明的影响
64.同化性迁移 VS 顺应性迁移
同化性迁移: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。
顺应性迁移:需要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。
65. 同化 VS 顺应
同化:量变,没改变原有认知结构。
顺应:质变,改变了原有认知结构。
66. 激情 VS 应激
激情:爆发强烈且持续时间短暂,例如狂喜时,手舞足蹈。
应激:紧张和危急情况,例如急刹车。
67. 道德感 VS 理智感 VS 美感
道德感:集体主义、爱国主义等
理智感:好奇心、求知欲等
美感:外在美
68. 胆汁质 VS 多血质
胆汁质:好冲动、脾气暴躁
多血质:活泼好动、见异思迁
69.认知风格—场独立 VS 场依存
场独立:人在认知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内在自我。
场依存:人在认知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外在参照。
70.人格特质—首要特质 VS 中心特质 VS 次要特质
首要特质:形容一个人最概括的词语。
中心特质:形容一个人的几个重要词语。
次要特质:一个人在特殊情境下才会表现出来的特质。
71.本我 VS 自我 VS 超我
本我:遵循快乐原则,饿了没饭吃抢别人的饭
自我:遵循现实原则,饿了去做饭。
超我:遵循道德原则,自己的饿被满足了,想到有人还没饭吃,于是去为了大多数人不饿而努力做公益事业。
72.强化 VS 惩罚。
强化:经过强化的行为频率是上升的。
惩罚:经过惩罚的行为频率是下降的。
73. 从众 VS 服从
从众:不知道这件事对还是错,但别人做我也跟着做。
服从:我不知道对错或者我知道是错的,但你让我做我就做。
74.德育原则—疏导原则 VS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VS 尊重学生与严格学生相结合原则
疏导原则:只是正面教育。
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:正面教育+纪律约束。先表扬“你这段时间表现不错啊”, 然后“但是~”,先礼后兵。
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:尊重是人格的尊重,要求是对行为的要求。对事不对人,你做错了,我罚你,你改了,我再给你机会。
75.德育方法—说服教育法 VS 榜样示范法 VS 情感陶冶法
说服教育法: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改变原有认知来进行德育,侧重于改变对某件事情的认知。
榜样示范法:有意识地模仿榜样的行为,侧重于行为的主动改变。
情感陶冶法:在潜移默化中改变,是无意识的、被动的。
76.课堂规律类型—集体促成 V 任务促成
集体促成:就是从众行为,我看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。
任务促成:建立在我(个人)对任务的浓厚兴趣上,为了完成任务而形成的纪律。
77.首因效应 VS 近因效应
首因效应:最先呈现的材料较容易回忆,遗忘较少。

近因效应: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,遗忘最少。

海门教资培训报名与了解可联系上元教育张老师 电话:18762486316 地址:海门解放中路301号贵都之星87

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分类信息网看到的,谢谢!

  • 您可能感兴趣
查看更多
    小贴士: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,真实性、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,请仔细甄别。